“强化品牌力+跨界融合”拓展非遗消费新市场,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5日浏览量:
央视新闻:近日,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发布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同时启动“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推介周”。全国1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公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传统的技艺、活泼的美学和现代的设计在达利的展厅里得到了展示。本次宣传周将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今现实生活和消费场景。年轻人正在成为非遗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文化认同、个人审美、场景体验。现场众多品牌以其年轻的创意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Wang 的皮影用同名和可爱的设计重塑了传统皮影。朱秉仁铜业创作简约现代的十二生肖铜雕,为年轻人的幻想和消费量身定制。该平台数据显示,去年新增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超过2亿条。 2025年下半年,多个城市参与“非遗好去处”和“博城非遗季”活动,相关城市生活服务集体采购交易额达191亿元。某视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部非遗项目负责人何辉表示,去年该平台非遗销量突破65亿件。宜兴紫砂、鹤庆银器、莆田木雕等物质文化遗产已深入千家万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加速数字化融合。 Dalí的“非遗数字盒子”以沉浸式体验取代传统静态屏幕,让公众“看、摸、参与”,让非遗触手可及。品牌强化、跨界融合将扩大非遗产品市场。从彝苗刺绣到泥塑,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品牌强化、跨界融合,从古老技艺走向现代生活场景,并不断拓展消费市场。在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推广周展示会场,四川省凉山市黎绣国家级传承人代表阿什乌吉莫先生及其儿子阿布武林先生向观众展示了传统彝族刺绣技艺。如今的彝绣图案,针法细腻,色彩丰富,不仅是传统图案,更是设计元素。融入时尚生活。彝绣传承人阿布乌林介绍,彝绣是彝族传承千年的手工艺,主要以做工细腻、图案丰富而著称。年轻人现在愿意花钱购买中国传统工艺品。 2025年,Yi Bordery计划与国际奢侈品牌合作推出手袋,与电商平台、饮料等品牌开展个性化合作,将民族村落的传统技艺引入国内市场。阿布武林透露,通过跨界合作,年收入从初期的数十万元增加到数百万元。品牌赋能不仅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也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泥塑传承人苏龙祥也通过跨界融合推动非遗创新出口。将白色扎染工艺融入猫瓦装饰,与陶瓷厂合作开发咖啡杯、茶具,推出“瓦猫制作游学活动”,每年吸引超过2500名游客,带动院子文创销售额每年增长30%。随着跨界合作场景不断拓展,专家指出,品牌赋能正成为激发非遗活力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主任陈爱英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品牌化极大地促进了个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通过品牌化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