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新疆外贸发展隐藏在出口企业的秘密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6日浏览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10月29日一早,霍尔果斯港在悠长的汽笛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天。铁轨上,一列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呼啸西行。货运车辆一一通过路障。更衣室区域,机械臂精准舞动,集装箱有序流动……这片土地上脉动着新疆蓬勃对外贸易的强大脉搏。
在这里,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亿集团”)书写了出口额从2013年的5000万美元猛增到2024年的23亿美元的商业传奇,11年间增长了约46倍。这不仅是一个企业成长的故事,也是新疆积极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
智能海关程序提高港口效率
“之前,它“以前通过五代口岸出境需要两三天,现在只需四到六个小时。”金亿集团副总经理张树利涉足口岸贸易多年,亲身经历了霍尔果斯口岸通关效率的“蝶变”。他的感悟也得到了无数外贸专业人士的共鸣。
作为一家主要出口果蔬的企业,提高港口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计。传统上,出口产品属于流程密集型和时间密集型,易腐烂产品的损失率仍然很高。如今,随着“口岸+境内直达”的“高速公路”模式的推出、7x24小时通关机制的推出以及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果蔬出口实现了“预先申报、现场查验、报关立即放行”。检查”。
张树立表示,得益于通关手续的高效化,出口果蔬的“新鲜度”大大提高。一卡车产品的所有手续在抵达港口之前就已经完成,从霍尔果斯港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只需短短六个小时。总体准点率提高了 50%,物流成本降低了 20% 以上,每次行程平均节省约 100 美元。
这种效率变革的背后,是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通过“一站式”国际贸易,企业可以为每辆车预先生成专用的二维码,其中集成了车号等重要信息。这种电子身份证件可以“扫描审批”,彻底告别纸质文件手工申报的传统模式。
“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整体效率霍尔果斯出口货车通关效率提升近80%,港口货物出口业务流程减少60%,总成本降低约50%。”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港务局规划建设部部长哈善鹏说。
常年往返于中哈两国的船夫温江对这种变化有最直接的感受。他开着一辆中国产的新车从霍尔果斯出发,运送到指定地点再运往哈萨克斯坦,并经常乘坐跨境客车返回。他说:“以前,我们总是要拿着成堆的纸质文件排队等候。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提前预约,信息自动与海关系统同步。车辆到达港口后,我们只需扫码即可离开,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
“现在我可以快速通关,每个月出差次数增多,生意多了,收入就多了。”文姜说这话的时候,眼角和眉角都浮现出了笑容。
温江泽民的经历清晰地体现了新疆外贸水平的整体提升。 2022年至2024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三大水平,实现了年均千亿元的快速发展。这背后,民营企业是增长的动力。乌鲁木齐海关2025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疆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3673.9亿元,同比增长23.4%,对全区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
渠道协作构建物流网络
金亿集团依托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实现快速发展,毗邻霍尔果斯公路口岸。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也实现了电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公路的灵活高效与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相辅相成,形成了连接亚欧的高度辐射状立体物流网络。这条不断壮大的交通网络,不仅提高了对边整体开放水平,也为金亿集团等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营造了更具韧性的国际物流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您的业务翻倍。
10月27日16时00分,一列满载生活必需品、电子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离开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开往波兰马拉谢维奇。目前,今年途经该口岸的中国与欧洲(中亚)班列已突破8000列,比去年提前40天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可以TR能达到这样的“加速”吗?答案是通道能级的连续跳跃。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过“转运+查验”联合作业流程,将进回程列车换乘时间缩短至平均每趟列车仅需2小时,整体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这种系统性的效率提升,优化了新疆的外贸生态,间接为包括主打道路运输的金亿集团在内的各外贸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供应链安全和良好的品牌聚集效应。
奥尔戈斯铁路口岸站生产安全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表示,今年5月推出“智慧铁路口岸+区域快速通关”模式以来,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进口货物口岸通关时间较原产地缩短最后两三天减少到16小时以下,减少了70%。境内出口货物工作时间由6小时大幅缩短至1小时,缩短幅度高达80%。
今年以来,该口岸往返中国与欧洲(中亚)的班列运输量稳步增长,日均班列超过27列。随着港口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产品,从生活用品、机电设备到电子产品、农产品及副产品,沿着钢铁丝绸之路出口到中亚和欧洲市场。这彰显了新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整体实力,更多的国际贸易商关注和信任这里集散的产品,为金亿集团等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潜在商机和更大的市场信心。
estOrgos 火车站据货运厂助理工程师唐浩介绍,每趟列车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保证每天20多趟列车顺利通过,所有发运指令、所有设备参数必须准确,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重大责任。”
对精确性和流动性的关注支持高效的物流网络,并为贸易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在霍尔果斯无水港国际物流园,数以万计的产品像搭积木一样整齐地码放,蓄势待发。数百辆外国汽车装载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包括来自义乌的大型家电和小型产品。水果、蔬菜、食品、基础设施材料和设备已准备好出口到中亚。
“国外消费者网购的生活用品通过跨境电商进行出境申报,当天即可运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约需时运抵莫斯科。五天。同时,红色集装箱上装载着来自国外的优质糖果饼干,流入国内市场。”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孙波表示,这个出入境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生动对接的典型。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新疆与2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对非洲、西亚、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42.9%和108.8%。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占比84.8%,市场多元化格局日益强化。
公开分红将盘活全产业链
一个港口的繁荣不仅体现在数据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的细节上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走进金益集团产品陈列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葡萄、柚子、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在该公司附近的生鲜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对同类产品进行包装和检查。该航程即将前往哈萨克斯坦。
“利用海港航线优势,新疆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地流入国际市场。”张树礼说,我们集团的业务量也从每天20多台增加到目前每天近200台。
借势并带动共建“一带一路”,预计2024年金亿集团出口额将达到23亿美元。公司在开展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民参与专业化种植,实现年均增收5000余万元。韩每亩地1000元。
开放红利也助力现代农业转型提升。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温室内,果实饱满、色泽鲜艳的小番茄挂在藤蔓上。
“我们引进荷兰智能种植技术,用电脑精确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用椰壳作为生长基质。我们种植的樱桃番茄含糖量达到11度,这在新疆市场上是稀缺的。”霍尔果斯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伟说。
温室里,马磊主任小心翼翼地剔除番茄藤上多余的侧芽。 “这确保了营养物质以浓缩形式输送到水果中,”他解释道。谈起现在的工作,马磊笑着说:“以前我家里种玉米、小麦,年收入是最多3万元。目前,我是一名农业工程师,按月领取工资。 “资金额突破了5000元,收入翻了一番,还学到了智能种植的真功夫,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有前途。”
马磊的经历是新疆千千万万劳动者从“渠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转型中,枥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协定成为推动区域产业高端化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新疆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553.4亿元,占新疆外贸总额的39.5%。
从公路口岸30秒通关到中欧班列提前40天超8000列,从企业对农民出口增长46倍实际收入,霍尔果斯的转变意味着通讯效率变成了生产力量。这印证了一个国家发生变化时,开放成为地区发展最强大动力的发展逻辑。在这场绵延数千年的开放实践中,金亿集团的历史不是终点,而是更多奇迹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