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军记者陈曦)10月10日,在“促进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多项措施”政策新闻发布会上,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冠林介绍,2021年至2024年湖北省高校专利转让量有所增加。 人口增长101%,从1278人增至2570人,为湖北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校共注册转化专利4.5万件,位居全国第六,其中发明专利3.55万件,占比7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同时,他们组织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公司省内企业、中小型专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数据库中的专利进行评估,构建全省范围内专利资源可转换数据库,为后续推动专利产业化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为优化高校专利增长,教育部建立了“订单式”专利研发体系,促进校企精准对接,有效推动专利技术走向市场。鼓励高校加快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体系,从无到有强化专利产业化前景。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开展专利质量提升活动,专利批准率提高9%。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专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打造了湖北产业链科技创新知识图谱,为科技人才实现产业创新确定了产业创新新坐标。新的需求和独特的创新能力的结合尤其引人注目。我司利用高价值专利转化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进专利转化和备案试点工作。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完善整个专利转化流程,助力高校获得1400余项“双五星级专利”,精准满足企业需求。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26所高校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建立专利转化基地f科技与江汉大学牵头建设湖北省重点产业三个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予以支持。每年以产学研耦合、专利技术推介会等形式组织80余场专利供需耦合活动,有效利用重大展会、高价值专利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专利产品贸易展览会等重点活动,不断拓展产业链专利转化渠道和模式。中国三峡大学通过产业链智能组合、精准耦合提升效率,解决了“企业内部找不到专利”的难题。 2025年上半年专利转化总量同比增长40%。其中,与安琪酵母联合申报的专利为公司带来了额外的生产能力价值3.9亿元。在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方面,科技部自2021年起大力实施专利转化与申请专项措施,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探索,鼓励高校积极探索“专利+股票期权”的“产业化”模式。先约定认购价格,再行权购买权 公司发展壮大并增值后的股票。支持科技利益相关方利用专利创新创业,开展科技创业和产业发展活动,帮助高校低价使用“休眠专利”和“先用后付费”。 《》等方式向大学生授权,降低企业获取专有技术的成本或创新创业人才。成立湖北省知识产权投资联盟,吸引产业风险投资资金,探索构建高价值专利产业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对技术早、小、长、难的股权资本投资。同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大学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创建一系列技术改造岗位。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系,华师大、华南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系。es大学开设了专门的知识产权课程。谢冠林表示,省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率。特智表示,拟全面开展专利转化专项活动,提高专利质量,在高校发挥和释放专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