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宁化工的硫酸生产装置配备了“AI”大脑,将人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5日浏览量:
湖北日报讯(记者高一洛 通讯员石青 通讯员李现)手术室里,屏幕闪烁,设备自主运转。曾经忙碌的接线员变成了“智能管家”。 11月13日,在宜昌市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硫磺硫酸生产装置内,大型工业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嵌入中央硫酸装置,实现无人化作业。由于其众多且复杂的特征,硫酸厂长期以来依赖于操作员经验和频繁干预。操作员经常被复杂的参数和紧急情况淹没,限制了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的未来改进。前言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湖北三宁携手中控科技,以大规模工业人工智能模型为核心引擎,装备设备拥有“智能大脑”,实现从“人工驾驶”到“全自动驾驶”的根本转变。基于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构建的工业大脑,设备可以像人类一样实现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判断、自我执行的闭环,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和安全风险。安装该装置后,人工操作频率从最高每天6000余次、平均每天1600余次下降到目前最低0次、平均每天不到10次。同时,该装置可精准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消耗,消除能源浪费,每年增加收入约1700万元。 “目前,清空水箱、排放污水等高强度重复性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接手。人工智能不仅可以自动完成,还可以进行开关控制。准确地说。 “操作人员从‘消防员’变成了‘监督员’,工作强度和报警次数明显减少。”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负责人杨文华介绍了公司每年的研发情况,近五年投入约4亿元,通过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研发创新,推动企业向绿色化、先进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姚家港化工园区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枝江市的两大产业之一,“自营”企业苏宁化工每年计划推出一系列大型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还建设了40个与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化工灌装项目和产业服务配套项目,并成功吸引了20多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入驻。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区实现了企业产品原料互换、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产业链、供应链关联度提升至90%。构成国家新能源领域最大的电解溶剂、磷酸铁生产基地,以及最大的氟苯、苯甲酰氯等新材料生产基地。园区形成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三宁化工硫酸生产厂址仍处于废弃状态。 
